混合實境。人工智慧智慧眼鏡大型語言模型。自動化5G。物聯網。
上述各項創新技術都有可能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那工作方式呢?混合實境如何改變培訓和協作?AI 會對工作帶來哪些影響?硬體會如何變得越來越容易取得?工作場所與數百萬個感應器連結時會發生什麼情況?讓我們一探究竟。
「混合實境」一詞包含完全沉浸式的虛擬實境體驗(例如 VR),以及在實體環境疊加顯示數位物件的混合體驗(因此有時稱為擴增實境或 AR)。因此,您可以這樣想:VR + AR = 混合實境。有時會以「延展實境」或 XR 一詞來統稱上述所有體驗。這是混合實境的定義,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將它視為一個創新領域且引頸期盼?
自從第一台電腦問世,或至少在發展出圖形化用戶介面之後,就在「現實」世界和「數位」世界之間畫出了一條的界線,感覺好像其中一個世界的價值高於另一個世界。
Meta 不認為現實和數位世界之間有階層關係。實際上,我們甚至不再區別兩者了。因為在現實和數位世界之間輕鬆移動的能力定義了我們當今的世界。
對於工作來說更是如此。到 2025 年時,73% 的勞動人口將會是 Y 世代或更年輕的族群,比例相當高。這些員工永遠不會遇到沒有筆記型電腦、行動裝置、雲端運算、視訊會議和網際網路的工作場所。他們會在整個職業生涯當中同時應用數位和現實世界。他們會切換使用實體會議、電子郵件和視訊通話,不會去注意自己是處於那個「模式」或那個「世界」。這個世代就像經典故事中的魚一樣,當我們問魚是如何找到水的時候,魚會回答:「什麼是水?」
混合實境跨越了這兩個世界最後剩餘的界線,並將界線完全消除。因為在此之前,數位世界一直只能透過螢幕來觸及。兩個世界之間實際上維持了一隻手臂的距離。
現在則不會再有界線了。我們運用混合實境技術移除了螢幕,讓數位世界和其中的內容與所有用戶感覺就像在現實世界中一樣,能夠輕鬆地觸及身邊所有物品。不再只能從兩者之中選擇一個,我們透過混合數位體驗和您的實體環境,在您眼前提供兩全其美的體驗。
完全沉浸式體驗已為企業帶來多方效益,例如:建設公司使用數位分身來揪出設計錯誤,以及科學家接受虛擬生產線。
Meta Quest 3 等新一代的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不只降低了入門門檻,而且提供可更快速取得投資報酬率的途徑,讓用戶能夠更容易使用相關體驗,這將會帶來全新的工作方式。
舉例來說,與完全沉浸在 VR 中相比,在混合實境中工作的其中一個優勢是可與周遭世界保持緊密連結。事實上,Meta Quest 3 使用 AI 來實際瞭解您的周圍的世界,不需要以人為方式劃定安全屏障來避免撞到物體。您只要戴上頭戴式裝置並在您自己的空間中四處移動即可,即使是在擁擠或忙碌的空間也沒問題。
混合實境因此受到製造工廠、倉庫、醫院和履行中心廣泛地採用。在此之前,針對這些環境評等的頭戴式裝置都隨附有線電池組或控制器。無線款式能比以往更容易取得遠端協助、工作流程支援和資料視覺化等功能。
在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間,「AI」的全球搜尋次數增加了將近四倍,從 790 萬次提高到 3040 萬次,其中可看出此主題的熱門程度。
十多年來,Meta 一直是發展人工智慧的先驅,為研究人員推出了超過 1,000 個模型、資料庫和資料集。有些人質疑比起混合實境,Meta 是否實際上對 AI 更有興趣,但事實是兩者可以齊頭並進。
我們認為會有許多不同類型的 AI 來協助我們完成各種事情。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些事情將會在虛擬世界發生。
您可以將它想成是光譜。光譜的一端是簡單的 AI 技術 2D 應用,例如使用手機上的全新創意工具來製作貼圖,或利用文字提示產生圖像。目前至少在美國已經能運用 Meta 的 Emu。
光譜中間有像是 Meta AI 的新一代聊天機器人,隨時隨地可召換它現身以提供用餐、健行或購物的建議、說笑話,或運用在網路上找到的資訊來解決爭議。
最後,光譜遙遠的末端是我們對未來 AI 和混合實境的願景。現今的 AI 並沒有太多的個性。如果 AI 只是螢幕上顯示的短短幾行文字,怎麼會有個性呢?但假如不只以文字呈現呢?如果虛擬替身具備完整的身體,能夠與您在虛擬世界中互動的話會發生什麼事?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外觀、聲音和質感?
如果您想到的是 Tom Brady、大坂直美或 Snoop Dogg,那您猜對了。
我們打造了一組 AI 助理團隊,系統會載入您(和 AI 助理)關注的事物,例如運動、食物、健身和旅遊。接著,我們邀請了世界上最知名的一些名人來協助我們將助理化為現實人物。因此,Tom Brady 化身為運動領域辯論者 Bru、Naomi Osaka 是熱愛動畫的角色扮演專家,Snoop Dogg 則變成擅長說故事的地下城主。
目前在美國可透過 Instagram、WhatsApp 和 Facebook Messenger 與這些 AI 互動。但很快就能在 Horizon Worlds 中以 3D 虛擬替身的形式與他們聚會玩樂。當 AI 走出螢幕進入您的世界才是關鍵所在。
不用顛覆想像就能瞭解專業的 3D 虛擬替身如何提升人們工作時的生產力和效率。
Meta 的其中一個新 AI 為 Lily,實際上是一名專業作家,可針對文法、拼音和選字等方面提供祕訣和建議。這就像是目前使用雲端協作軟體可取得的超智慧版 AI 提示。
不過,並非以畫面上的提示或建議呈現,請想像成在虛擬辦公室中,您正在製作新簡報或報告,而 Lily 就坐在旁邊。或許您會轉頭過去問她:「如何讓這部分更清楚一點?」或「我還缺了什麼?」她可能會轉頭向您回答:「是否想過在那裡加入這段內容呢?」
接著以此運作方式想像任何您能想到的技能。因為 Meta 也在建立 AI 製作坊,讓開發人員能使用我們的技術來打造自己專屬的助理。您可以坐在虛擬辦公室中,身旁可能是策略專家、科學家或律師。或者,與設計並製作某個機器的工程師,以 3D 虛擬替身的形式一起在製造工廠執行相關工作。
此類 AI 對我們工作方式的影響就如同網路帶來的改變一樣深遠。三十年前,可以坐下來透過電腦螢幕存取全球資訊的想法似乎只會出現在科幻小說中。不久之後,我們只要轉頭向問身旁的 AI,就能做到同樣的事。而且,說不定甚至不需要開口問就能得到答案。
結合使用混合實境和 AI 後的成果相當令人好奇。但如果訊問任何業界人士讓此類技術真正成為主流的關鍵,他們都會提到同一件事,那就是一切取決於外觀設計。
若要真正充分發揮混合實境的功能,並讓數百萬或甚至數十億人都可以使用,我們必須捨棄頭戴式裝置而改用更輕薄、方便及美觀的產品。我們將需要眼鏡,而且使用的數量極大。
因此,Meta 非常期待代表擴增實境技術躍進未來的下一個創新產品,也就是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
智慧眼鏡的發展歷程可說是好壞參半。這個想法已經提出一段時間了,而科技最終撐起野心,讓美夢成真。簡單來說,Meta 的智慧眼鏡具備絕佳功能和酷炫外型。
智慧眼鏡以 4K 解析度錄製圖像和直播串流影片。搭配向下發聲的喇叭,讓您享受音樂。同時可直接將您的圖像分享到 Facebook 和 Instagram,也是首款從一開始便內建 Meta AI 的產品(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這讓我們離歷史性突破更近一步,例如即時通用翻譯或看到某項物品,只要開口詢問就能立即知道其功用。
如果我們可以集結 AI 功能、混合實境的實用性和智慧眼鏡的簡易性,將能真正實現新一代的工作方式。
因為目前已有公司運用混合和擴增實境,例如工廠的重機械培訓、遠端維護難以到達的工業據點(如風力發電廠),或者甚至在虛擬應變中心分析 3D 資料,以協助阻止野火蔓延。
隨著技術改善尺寸、重量和速度,上述所有使用案例,以及數以千計的其他使用案例都變得更簡單易用。這也不只適用於戶外或第一線工作。在辦公室戴上一副眼鏡就能輕鬆構想,透過全像投影與遠端同事展開更身歷其境且自然的對話。或者,可以使用多個虛擬畫面工作,而非螢幕小小的筆記型電腦。
智慧眼鏡可讓我們實際臨時與世界各地的同事建立聯繫,並在有需要的當下立即存取資訊或專業知識。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幾年中,大型語言模型(LLM)一直是備受期待的主題。當然其中的話題包括 AI 末日和預測即將到來的超智慧,成為技術炒作週期的特色。但撇開熱門話題不談,毫不意外地,許多專業人士正用心投入 LLM 領域。
LLM 根據轉換器模型打造而成:此類特殊的神經網路能夠自行學習循序資料的基本模式。使用大量文字進行訓練時,轉換器模型會瞭解通常使用的句中文字之間的深度統計關係。這產生了具備絕佳語言能力的 AI,能夠瞭解自然語言輸入資料,並相應地產生相關詳細且明顯有意義的文字。
這使得 GPT-4 或 Meta 的 Llama 2 等 LLM 成為近乎專屬的靈活知識工具,可供存取大量豐富的資訊,並能產生各種類型的自然文字回覆。
文案草稿撰寫功能很明顯能用於工作場所,包括電子郵件、簡報和報告。但是現在,許多專業人士正針對此類工具制定研究和持續學習作法。
大型組織會在學習與知識管理方面遇到難題。資訊通常會儲存在眾多位置,像是文件、投影片、試算表和其他位置。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員工也可能需要花上數小時、數日或甚至數週來找出心中記憶模糊的統計資料、洞察報告或投影片。
目前,有些組織正在開發 LLM 作為徹底改變因應此類挑戰的嶄新方式。顧問集團 McKinsey 在 8 月宣佈推出 Lilli,這是針對專屬內容微調的 LLM,範圍涉及超過 100,000 份文件。此模型旨在提供全新方式,讓 McKinsey 員工存取龐大寶庫中的特定產業知識、資料,以及數十年來該集團累積下來的種種內容。
McKinsey 的技術與平台長 Jacky Wright 表示:「透過 Lilli,McKinsey 顧問可運用科技來利用我們完整的知識和資產······這會是眾多使用案例的第一個,有助於我們重塑公司。」
同時,初級合夥人 Adi Pradhan 將 Lilli 作為學習工具使用,他表示:「我使用 Lilli 來指導自己學習新主題,以及建立手上專案不同領域的關聯。這項工具為我省下多達 20% 的會議準備時間。但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專業能力和貢獻。」
最能夠將自己的情報和創意與 AI 搭配使用,以進一步學習、深入瞭解,以及創造有更好成果的組織和個別人員即可掌握未來。
可以想成是工作場所的助理、指導員和學習同伴,全天候為您提供協助。這等同徹底改變了傳播和吸收知識的方式。許多員工很快就會期望能存取此類採用 AI 技術的對話實體。這些輔助技術將成為員工的重要學習工具,並在新員工的入職程序和培訓上扮演關鍵角色。
更廣義來說,LLM 和機器智慧本身一定會迎來轉型,而我們才剛踏上這場旅程而已。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完成和學習。
「自動化」與「機器人」會讓許多人聯想到大型生產線的景象。事實上,除了製造之外,技術在各行各業都有其作用。
自動化可協助完成幾乎所有的重複性工作,而若搭配使用雲端平台,那麼即使是中小企業也都能取得精密的自動化工具。從備份資料到追蹤多位職缺應徵者,自動化都能夠協助企業節省時間和金錢。
機器人手臂的應用不再僅限於製造工廠,還可用來執行手術、擷取包裹等工作。在家中也能感受到相關影響,專家認為在 2033 年之前,近 40% 的家務工作將會由機器人取代。
雖然會擔心工作遭到取代,但從歷史上來看,害怕機器取代人類是毫無根據的事。工業革命當時也有相同疑慮。但勞動市場通常會根據技術進展調整。World Economic Forum(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在 2025 年之前,8500 萬個工作會遭取代,但將會創造 9700 萬個新工作。
工作場所的創新技術正將現有的角色轉型,而非消除或創造工作。舉例來說,為通訊團隊排定社群貼文的發佈時間,以及行動輔助外骨骼機器人支援配送中心的員工搬運重物。
在不犧牲品質的前提下提升效率的需求將增加對自動化的依賴。如此一來,企業就能省下大筆費用,而根據 Gartner 的 預測,在 2026 年之前,光是聯絡中心的勞動成本就能節省 $800 億美元。
儘管改善效率是一件好事,但也將不得不重新平衡工作角色。
對於使用透過工作場所新技術蒐集的資料的疑慮也日益增加。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的主管機關都在研究 AI 的使用情況,並考慮制定架構來加以管制,其中歐洲規範使用 AI 的法律即將定案,美國則頒布 Blueprint for an AI Bill of Rights(人工智慧權利法案藍圖),說明使用 AI 的一套原則。
5G 顧名思義為第五代蜂巢式無線通訊技術。此技術不僅提供更快的上傳和下載速度來存取遠端網路,同時提高容量讓網路連線更穩定。此技術預估在 2024 年底前的全球人口覆蓋率將超過 40%。
您可能擁有具備 5G 連線能力的手機,但這項技術絕不只是縮短載入時間,方便您捲動瀏覽社群媒體這麼簡單。透過讓用戶存取網路,5G 促使建立大量資料。搭配 AI、自動化和機器人使用的資料可協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隱私決策、即時因應變更,以及大規模實現採用最新技術的想法。
改為使用 5G 無線網路有可能徹底改變各個業界,包括製造、運輸、醫療保健和零售業。5G 提供超快速的連線能力,並可用來整合 AR 和 VR 等技術。
智慧工廠將簡化程序,商品運輸也會隨著自動駕駛車輛一同改善。在醫療保健方面,無法前往偏遠地點的醫生將以虛擬方式執行更多檢查和診斷。此外,希望隨著 5G 變得越來越容易取得,可協助縮小高低薪員工之間的差距。
物聯網(IoT)是指在沒有人為介入的情況下,數十億個裝置連接網路並透過無線網路蒐集資料。可能應用的裝置包括廚房的智慧喇叭,或與您手機連接的視訊門鈴。
這項技術藉由將感應器、處理器和資料塞進最小空間中實現。搭配使用無線網路連線後,就能賦予日常家用裝置「智慧功能」。
現今的溫控系統監控溫度,以決定何時開啟暖氣。窗簾能根據您早上的行程打開或關上。2023 年有 150 億個物體連接至物聯網,在 2030 年前可能會達到 290 億個物體,幾乎是翻倍,而此發展可能不會令人感到意外。智慧型裝置在不久後一定會有全新的應用方式,甚至令人感到更有趣,企業也幾乎都會掌握先機,保持領先。
在工作場所中,5G 有助於改善程序,例如印表機墨水量低時自動訂購新的墨水,或是空無一人時關閉電燈和空調。新興的 IoT 技術讓工作場所更為智慧化、將檢查程序自動化,以及使用在場感應器找出過於擁擠的空間。節省勞力的程序將能空出更多時間來發揮創意思維,或專注於更複雜的任務。
物聯網將可讓各行各業受惠。無論是監控庫存量或零售店的來店人潮,或測量製造工廠的溫濕度,具備網路連線的裝置都能即時提供資料,協助人們以更快的速度做出更好的決策。透過使用 AI 來分析資料,企業可以取得並探索先前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心力才能存取的洞察報告。